秋冬季節 防止“氣象病”的發生
來源:全民健康網
發布時間:2013.11.11
瀏覽:23488 次
秋冬季節。天氣較冷,醫院門診呼吸道疾
秋冬季節。天氣較冷,醫院門診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牙齒酸疼等“氣象病”明顯增多,這和秋冬交替時的氣候特點有關。關鍵詞 門窗緊閉
空氣不流通 細菌留室中
秋冬季節寒冷多風,易使人患感冒、咳嗽等疾病。很多人在室內為了保暖,經常會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暢,灰塵、細菌增多,容易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癥狀。
因為空氣濕度過小,容易造成患者痰液黏稠或結成干痂不易排出,痰液成了病毒和細菌的孳生地,進一步加重感染,而且結成干痂的痰液會固定于氣管黏膜上皮,使得黏膜頂端的纖毛不能依靠正常運動來幫助排痰,從而進一步破壞了黏膜纖毛的生理功能。此外,空氣濕度降低會讓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脫水,彈性降低,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醫生提醒,早晚要多開窗通氣,因為早晚室外濕度相對較高,室內門窗緊閉保暖時也要注意在地板上灑點水,或是晾一些濕毛巾之類的東西,以增加空氣濕度。
關鍵詞 降溫
盲目“秋凍”凍出病
中醫有“春捂秋凍”一說,認為秋天降溫時不必過早過多地添加衣物,而應適當“凍一凍”,接受耐寒鍛煉。
秋凍的前提是健康處于良好狀態的人群,有基礎病的人盲目‘秋凍’,不但達不到防病強身的目的,后果還可能很嚴重。”醫生提醒說,如有哮喘“前科”的人,受寒易出現呼吸道痙攣,進而引發咳嗽、導致哮喘復發;有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病的患者,若盲目挨凍,易引起血管收縮、血流不暢、血壓驟升,誘發中風、心梗等心腦血管意外事件;而關節病患者遇寒可能出現關節囊充血,疼痛加重、行動不便。
因此,能不能凍、該不該凍,還是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不要不分身體狀況而盲目追求“秋凍”,“凍過頭”惹病上身。
關鍵詞 干燥
靜電或致心率失常
在干燥的秋冬季,神出鬼沒的靜電隨時可能襲來。許多市民都有以下的經歷:開關門或接觸金屬物品時常常“麻了一下”;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劈啪的聲響。對于這些“一閃而過”的靜電,很多人并不在意,但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要提防靜電危害。
老年人體質易受靜電干擾。由于老年人的皮膚比年輕人干燥,加上心腦血管系統老化、抗干擾能力減弱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靜電的影響。老年人本來心腦血管系統就有各種病變,程度較高的靜電可能使病情加重或誘發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過高的靜電還常常使人焦躁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
謝醫生指出,為了防靜電,室內需要保持一定濕度,勤灑水,有條件的可使用加濕器。老年人在干燥的秋冬季應選柔軟、光滑的棉紡織或絲質內衣、內褲,盡量不要穿化纖質地的服裝。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以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荷。梳頭發時,先將梳子蘸一下水,便可消除靜電;摸門把手或水龍頭之前用手摸一下墻,可將體內的靜電放出去。
尤其重要的是,產生靜電說明體內缺水了,平時要多喝水,減少靜電對身體的危害。
關鍵詞 忽冷忽熱
溫差過大易發牙病
天氣急冷急熱除了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之外,還容易誘發牙病。秋冬是口腔疾病高發期。
醫生解釋說,秋冬天氣寒冷,人們在呼吸空氣時,牙齒間接接觸冷空氣,容易引起牙周炎、牙齦出血等病癥;氣候干燥,大量的病原體游離在空氣中,容易誘發牙病;晝夜溫差較大,很多市民在飲食上不太注意食物溫度,冷熱刺激也會給牙齒帶來傷害。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當人們從室外進屋,特別想喝一杯熱乎乎的開水或吃一頓滾燙的火鍋,林醫生建議,室內外溫度反差大,剛進屋不要馬上喝過熱的水、吃過燙的食物。因為牙髓神經對溫度比較敏感,尤其是患有牙齒磨損、牙本質暴露病癥的人,一旦遇到冷熱刺激易引起牙痛。
老年朋友宜用溫水刷牙、溫茶漱口,溫水對牙齒來說是一種天然的保護劑,可防治過敏性牙痛;茶水含氟,常用溫熱茶水漱口,可護齒防齲治牙痛;進食需溫熱,食物不宜過酸過甜,因為牙齒最適宜在35℃—36℃的口腔溫度以及ph值為6.8左右的弱酸性環境中進行新陳代謝。若吃過冷、過熱的飲食或過酸、過甜的刺激性食品,都會引起牙痛。老年朋友吃醋、酸奶或帶酸性的食物時,如出現牙齒酸痛,可將核桃仁放在嘴里咀嚼,因為核桃仁為堿性食品,慢慢咀嚼可中和牙面上的酸性物質,牙齒就不會酸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