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制藥王清濤:生產一線
飛出創新“領頭雁”
|
東北制藥王清濤:
生產一線
飛出創新“領頭雁”
◎記者 韓遠飛
遼寧方大集團東北制藥201分廠的設備員王清濤,從東北制藥第一條維生素C生產線開始,就奮斗在東北制藥創新的第一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20多年來,他組織實施了幾十項技術革新項目,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還先后被評為沈陽市青年崗位能手、遼寧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
1995年,東北制藥建設我國首條萬噸維生素C生產線,18歲的王清濤剛一進廠就被分配到維生素C發酵提取液生產線。這條當時國內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維生素C生產線,在全球制藥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生產線正式投產后不久,就遇到了維生素C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戰。如何保持住生產優勢?創新的信念在王清濤心中萌發。
王清濤當時負責的是維生素C發酵液生產線,在工作中他觀察到,維生素C發酵液的生產要先花費1.5個小時澆“正號料”,再花費1.5個小時澆“洗料”。“為什么不同時進行呢?”王清濤想。他壯著膽子向廠里提出了合理化建議,被采納后,產值效益一個月就增收了74萬元。
巨大的成就感讓初出茅廬的王清濤豁然開朗:即便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通過技術創新也可以為廠里創造巨大效益。此后,創新的思路不斷打開,他提出的高離轉刷濾網改造項目,日節電5000千瓦時,創效160余萬元;他提出的超濾設備供、出料系統及走料方式工藝改進,平均出料時間縮短27%,滿足了車間產量需求的同時,全年創效857萬元。工作28年,他先后組織實施了幾十項技術革新項目,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08年,王清濤參加成人高考提升知識儲備,之后他的創新路愈發暢通。提取工段有一套膜過濾裝置,由于是進口設備,結構復雜,自投產以來未進行系統改造。王清濤針對新的生產形勢要求,結合學到的知識,大膽地對這套洋設備“開了刀”,通過實施8項技術更新,使這套老設備處理能力提高70%。
2016年,以王清濤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2017年,工作室被授予省級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以“新工藝新技術、生產、設備、管理、質量、收率”六大類任務作為攻關目標,強化基礎管理,改善技術指標,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其也成為了企業創新精神的“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