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改變大腦結構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人,位于大腦重要的一個區域——軀體感覺皮質會增大。這個部位的作用是控制拇指,而人們擺弄智能手機的時間越多,大腦與手的這種聯系就越強。
研究團隊跟蹤調查了37名志愿者超過10天,其中26人使用觸屏手機,11人使用傳統的按鍵手機。研究人員監測了他們的腦電波,發現使用觸屏手機的人其軀體感覺皮質的形式和功能發生變化。
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的研究結果指出,智能手機改變了人的拇指和大腦的運作模式,而這一效果與用戶最近擺弄智能手機的時間直接相關。
研究顯示,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與大腦皮層重組有關,指尖運動誘發的皮層活動和過去十天拇指使用的總數成正比。因為使用過去的按鍵手機,手只需要簡單的運動,而觸摸屏則需要更復雜的動作。因此,智能手機用戶大腦中與指尖運動相關聯的區域更加活躍,這就加快了反應時間和敏感度。
“智能手機強迫人們以一種在人類進化史上從未有過的方式來使用他們的手。并不是這種全新的指尖運動方式改變了大腦,而是因為我們日復一日重復這種動作,而且經常一做就好幾小時。”神經學家阿爾科·高許(Arko Ghosh)博士指出,這一發現證明了大腦的可塑性及配合環境的能力,“我們必須意識到,數字設備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是多么常見,而且使用它們的機會又太多。在人們不經意間,每天使用的數字技術正在改變大腦內部的感覺加工區域。”
他認為,智能手機用戶這種大腦的改變就和敏銳的音樂家一樣,例如,小提琴家的大腦中,與手指頭相關的區域要比別人更大。大腦的改變雖然可能帶來好處,像增加靈敏度、讓大腦和手指間的聯系更快等,然而,科學家們擔心這種高強度的使用手機也會對人體有害。因為軀體感覺皮質形狀的改變,會導致疼痛、痙攣和運動障礙,比如出現肌張力障礙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