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藥企業績預喜,醫藥行業有望迎來“春光燦爛”
來源:化學制藥工業協會
發布時間:2014.01.06
瀏覽:11085 次
2013年 醫藥 類上市公司基本面呈現整體向好的態勢。截至12月31日,共有55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發布2013年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增、盈利、扭虧的預喜 企業 共42家,占比76.4%.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前些年的新藥研發投入目前正步入收獲期,驅動公司業績增長。此外,作為產業鏈
2013年醫藥類上市公司基本面呈現整體向好的態勢。截至12月31日,共有55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發布2013年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增、盈利、扭虧的預喜企業共42家,占比76.4%.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前些年的新藥研發投入目前正步入收獲期,驅動公司業績增長。此外,作為產業鏈下游的醫院業務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動力。【超7成藥企業績預喜】
據統計數據,截至12月31日,55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發布了2013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增企業34家、預減8家、預虧3家、盈利6家、扭虧2家。
在預增企業中,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0%的公司有6家,分別是京新藥業、嘉應制藥、獨一味、鑫富藥業、亞太藥業、萊茵生物。其中亞太藥業與萊茵生物均在2013年度扭虧。亞太藥業2012年度虧損2571萬元,2013年度有望實現凈利潤200-800萬元;萊茵生物2012年虧損6596萬元,2013年度有望實現凈利潤3000-3500萬元。
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在30%-100%的公司有23家,云南白藥、達安基因、太安堂、科倫藥業等公司上榜。這些公司的業績增長多數緣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管理成本增加與產品銷售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福瑞股份、哈藥股份等公司的凈利潤同比減少,下降幅度超過20%.上海萊仕凈利潤下滑主要是“天降橫禍”所致,其2010年上市以來至2012年,凈利潤連年增長,但2013年受臺風影響廠區遭遇水災,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算約6000萬元。
虧損企業中,*ST金泰目前處于無主業狀態,且資不抵債無融資能力,公司大股東一直在為恢復上市而努力。12月31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深圳市中南聯合實業有限公司同意對*ST金泰所欠剩余債務2040萬元予以全部豁免。本次債務豁免或令公司業績扭虧為盈,實現保殼。東北制藥由于主導產品VC價格繼續處于低位,可能虧損9000-12000萬元;海翔藥業由于公司正處于臥薪嘗膽的轉型階段,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激增,可能虧損3500-5000萬元。
醫藥行業中的“巨無霸”云南白藥,2013年度的業績規模可謂壯觀。云南白藥預計增幅達到39%-58%;凈利潤也從2012年同期的158251萬元,提升至220000-250000萬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雖然醫藥類上市公司總體業績漲勢喜人,但多數公司只是延續了今年三季度以來的利潤增長勢頭,實現業績超速發展的并不多。
【新藥支撐業績增長】
在業績增長的公司中,新產品、特色藥品的銷量無疑成為推高其業績的主動力。
雙鷺藥業自2010年上市以來,凈利潤增幅一直保持“闊步前進”的步伐,2013年預計實現凈利潤57721-72151萬元,同比增長50%左右。2012年這一數據是48101萬元。
近年來雙鷺藥業立足于治療型專科藥物的研發,公司旗下產品貝科能2012年銷售收入占比50%,而二三線產品已經能貢獻收入半壁江山,達到5億元。2013年雙鷺藥業旗下治療腦癌的替莫唑胺開始上市銷售,二三線產品的貢獻率還將上升。
另據雙鷺藥業董秘梁淑潔透露,公司兩款首仿重磅新藥研發有了進展。“公司已完成達沙替尼的臨床研究并申報生產;來那度胺臨床試驗進展順利,預計2014年一季度申報生產。”照此計算,上述兩款產品可能在2015年上市銷售貢獻利潤。
與雙鷺藥業增長模式類似,“輸液龍頭”科倫藥業2013年7月向食藥監總局申報了阿昔替尼片和對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兩個品種臨床試驗藥品,這兩款新藥均為抗腫瘤靶向藥物。“公司在研項目242項,新藥上市的整體時間表是:2014年11個品種,2015年5個品種,2016年15個品種,2017年4個品種,2018年4個品種,2019年大約有3個品種。”科倫藥業研究院院長王晶翼表示,未來三年公司研發費用將占到銷售收入的6%左右,往年這一數據是2%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前醫藥市場需求正從抗生素轉為專科用藥,腫瘤、心腦血管、血液等大病領域尤其受上市公司追捧,這些領域也誕生了恒瑞醫藥、益佰制藥、天士力、中恒集團、信立泰等公司。
此外,京新藥業、萊美藥業、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一批研發巨頭,也有望憑借其手握的重磅新藥保持業績增長。
【醫院端或成增長新動力】
部分上市公司則把觸角伸向了產業鏈下游的醫院。據Wind統計顯示,2013年共有30家上市公司宣布進入民營醫院領域。
獨一味2013年一口氣收購了4家醫院,其中以腫瘤和骨科專科醫院最受矚目。公司董事長段志平表示,未來還將尋求更多并購標的,首選是腫瘤等專科醫院。
段志平認為,制藥業在國內處于比較飽和的狀態,服務業空間比較大,醫院又是其中比較高端的部分,而在中心城市做專科醫院可以避免與大醫院直接競爭。
聚焦于腫瘤藥物研發的復星醫藥,2013年9月收購了廣州南洋腫瘤醫院50%的股權。此前,復星醫藥通過并購成為高端醫療服務連鎖機構和睦家醫院的第一大股東,并且投資了安徽濟民腫瘤醫院、岳陽廣濟醫院、宿遷鐘吾醫院3家醫院。
近幾年制藥企業加大了在醫院市場“跑馬圈地”的步伐。例如,康美藥業(行情,問診)投資建設普寧市康美醫院、雙鷺藥業控股新鄉市中心醫院、開元投資(行情,問診)旗下西安高新醫院、益佰制藥控股灌南縣人民醫院。此外,馬應龍(行情,問診)、廣藥集團等藥企目前均擁有不同份額的醫院資產。
藥企為何如此青睞醫院?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國內藥品銷售市場上,醫院占據了80%的份額,對制藥企業而言,醫院這一渠道顯然關系著其命脈。而藥企現在面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藥品價格漲不上去的雙重壓力,急于尋找新的利潤來源。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腫瘤類專科醫院的平均利潤在30%左右,綜合類醫院則在15%左右,這對上市公司而言無疑頗具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