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藥質優價宜,為什么部分人迷信原研藥?國家醫保局詳解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喬業瓊)進口產品一定更好?仿制藥質優價宜,為什么部分人迷信原研藥?就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近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詳解。
進口產品一定更好?
跨國藥企制劑在全球委托生產,且我國是原料藥第一出口大國,很多知名進口藥品的原料藥本身就來自中國。
從國家藥品集采5年多實踐看,高價格的進口原研藥并不必然帶來高質量,也會出現質量問題。截至目前已落地實施的9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中,共有1583個國產仿制藥中選,僅2個產品被藥監部門在質量監督檢查中通報存在質量風險,占比0.13%;有70個進口藥中選,4個(含3個原研藥)被藥監部門在質量監督檢查中通報存在質量風險,占比5.71%。國產仿制藥出現質量風險的占比遠低于原研藥。
藥監部門將所有集采中選產品列入監管重點,加強生產、流通、使用的全鏈條質量監管。在全覆蓋監督檢查下,集采藥品的年合格率達到99.8%以上,高于全國化學藥平均水平。
仿制藥質優價宜,為什么部分人迷信原研藥?
企業經過艱辛研發和巨大投入,研制出新藥好藥,值得鼓勵和贊揚,理應獲得相應回報,因此各國都給予創新藥若干年的專利保護,使創新藥企業獲得獨占期的回報。但創新藥過了專利期后只能稱為原研藥,就宜更多考慮社會效益,其他藥品生產企業可以進行仿制,并經過嚴格審評審批后推向市場,滿足患者用藥需求。仿制藥不是假藥劣藥,尤其是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是與原研藥藥學等效和生物等效的好藥。
有些人認為仿制藥太便宜了不敢吃,事實上價格低是因為仿制藥企業看準了路徑和市場,省了大量“試錯”的研發成本以及臨床醫生認可的過程,并且國家開展集中帶量采購,相當于批發,沒有中間商掙差價,當然比零買便宜得多。
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開展時間不到10年,部分患者對國內醫藥高質量發展還有了解認識的過程,少部分心存顧慮。也正因為此,在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基礎上,醫保部門還組織對集采中選仿制藥進行了真實世界使用的療效研究,顯示中選仿制藥的質量和療效與原研藥一致,已經分批公開發布。